见证沧桑的“老会计”
记者王宸俊
一提起王北佬,浪川乡芹川村的村民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道:“哦,我们村的老会计”。而“老会计”这个称呼也伴随着这位1949年出生,与祖国同龄的憨厚正直的老人几乎大半辈子了。
与芹川这个古老而又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一样,作为教育世家的王北佬的幼年家庭也透露着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然而,由于建国初期国家的贫困,王北佬与大多数那个年代的过来人一样,也经历了那段时期的艰辛。
“我们家有四兄妹,那时候大家都穷,我父亲的那点教书钱几乎都养不活我们几个。”老人一想到那段艰难时期,表情都有些僵硬。
从1966年初中毕业后,王北佬就进入了村里的生产大队当会计,这一干就是20年。这20年间,王北佬用微乎其微的收入,含辛茹苦的拉扯养大子女们。“那时候真是穷,一件衣服他们兄妹几个都穿过好几遍,脏了还不敢洗,一洗就没得换了。”老人说着这些心酸史时不由的摆了摆手。
虽然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微薄,可他却一直任劳任怨,把每一笔账目都算得格外细致。“我比北佬小一岁,从小和他一起长大,在他做会计的这么多年里,每一笔账他都记的清清楚楚,基本就没听说他有算错过。”村里的王姓长者由衷的称赞自己的这位老伙伴。
改革开放实行责任制后,王北佬便当起了村里的会计,这一干又是20年。“后20年与前20年那就大不一样了,大家的生活水平好多了,挨饿受冻的现象那基本就看不见了。”说起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老人滔滔不绝,洋溢着赞美之词。
尽管现在退休了,可王北佬老人依旧充满着活力,发挥着余热。帮村里的旅游做宣传广告牌,给前来旅游的游人做导游,捡湖面上的垃圾保持村容村貌 ……村里到处都出现着这位为家乡贡献了大半辈子的老人的身影。“刚刚前段时间,我和儿子商量,让他出钱帮村里修家谱,要知道,我们村的王氏家谱已经98年没修了,之前都是30年修一次的。我就想把自己的力量,把家人的力量更多的贡献出来,为村里多做点实事。”老人微笑着说道。
“现在时代这么好,相信芹川村会跟着我们的国家一起越来越好,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王北佬老人憨厚的笑着,话语间对家乡、对祖国的那份热爱与祝福显得那般真挚。
编辑王建才
乡镇概况
乡村旅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