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新闻网-ag凯发旗舰厅

>>

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天地 > 各地旅游
三幅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丽水:青山依旧 城乡巨变
发布时间:2019-10-09




  丽水市区。严肖存 摄


  浙江在线杭州9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彦)“留存记忆的方法有很多,而我选择用手中的相机。”9月的一个早上,丽水白云山脚一间工作室内,摄影师吴品禾邀记者一起翻看老照片。

  摄影是丽水的一张“金名片”。与共和国同龄的丽水人吴品禾,退休前曾任丽水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几十年来,他坚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丽水大地上的温情与故事。一幅幅饱含深厚情感的“丽水写真”,也成了丽水人一步步走向幸福生活的珍贵见证。

  这其中,有3张老照片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照片的背后,丽水和丽水人的跨越式变化,一点点清晰起来。



  黄泥房。吴品禾 摄


  曾经黄泥房 焕发新的活力

  在吴品禾的作品中,丽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物是绝对的主角。上世纪80年代初,吴品禾在松阳四都乡拍摄了一张以黄泥房为题材的照片。“住黄泥房,靠山吃饭,以前的农村就是这样。”拾起回忆,他似乎又回到了曾经走乡串村的日子。

  浙西南大山深处的丽水人,曾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那时候,贫穷落后是丽水的代名词。为了改变生活,不少丽水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创业,黄泥房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2003年,我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再后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一系列组合拳,让丽水大地愈发整洁亮丽。在乡村振兴的潮流中,这些凝结着传统文化气息的黄泥房被人们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修旧如旧。四都乡的黄泥房在植入乡村旅游、民宿等业态后,成为游客的向往之地,更成为当地人增收致富的新载体。



  护排。吴品禾 摄


  往日砂石路 铺就康庄道

  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出一趟门,满眼都是横在眼前的大山。对热衷到农村采风的吴品禾来说,交通不便是最大的困难。“以前,去一趟温州或者金华就算是出远门了。”他指着摄影作品《护排》,回忆起那个年代行路难的故事。

  照片中的两个人,穿着雨衣,紧拽着绳子,脚下是并排绑在一起的木头。正是靠着这样简易的木排,丽水人从八百里瓯江顺流而下,将山区的木材运送到温州出售。干这活儿的人,叫放排工。

  “走的都是黄泥砂石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吴品禾笑称,那时候吃得起苦,为了一张照片经常要赶三四个小时的路。

  本世纪初,浙江启动康庄工程,从村村通公路到村村通硬路,再到“四好农村路”,农村公路的建设、提升逐步推进,他下乡摄影的路也越来越好走。1998年6月,金丽温铁路开通运行;2015年,高铁开进了丽水,从丽水到杭州一个半小时,到上海两个半小时,到北京八个半小时……天堑变通途,高铁一下子拉近了丽水与外界的距离。过去穷在路上的丽水,一步跨入长三角“3小时经济圈”。

  今年9月5日,丽水机场航线及空域规划方案确定,丽水人期盼多年的航空梦,正一步步变成现实。70年砥砺奋进,丽水人的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逝去老风景 崛起新城市

  在吴品禾的镜头里,随着时代的变迁,丽水不断崛起的变化展现出越来越细腻和多彩的一面。1979年的深冬,雪还未完全化去,一只小船划江而过,船上是到城里赶集的碧湖农民。深色的船、白色的岸边雪,还有江水中的倒影,构成了鲜明的反差。站在岸边的吴品禾按下快门,拍下作品《赶集途中》。这张照片后来还入围了国际影展。

  当初他拍照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万象山公园沿江栈道,当年照片中的琵琶圩,从一个储木厂转身为冒险岛水世界乐园,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这里嬉水纳凉。

  历史在照片中定格,而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人们健步处州公园,享受着盎然绿意;夜晚,行走在风光旖旎的南明湖畔,感受着流光溢彩。70年来,丽水完成了一次次美丽蝶变,水更清、山更秀,道路更整洁、城市更宜居。

  物质上更加丰裕,精神上也愈加富足。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丽水,斑马线礼让行人的司机多了;公交车上让座的乘客多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的现象少了……文明新风尚日益浓厚。

  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丽水这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正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奋力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青山依旧在,丽水更美好。



责任编辑王建才

旅游风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