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ag凯发旗舰厅的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郑凌红
我做事很慌。阅读,也是做事,做心里的事。人间四月天的尾声,在某个深夜,看到了当当网的更新。新鲜的书跳出来,熟悉的名字跳出来,新奇的感觉跳出来。
这本书,成了我某种意义上的第一,唯一。第一次这么快地抵达,第一次这么迫不及待地等待,第一次如远方故人般地品读。尽管,对于“天籁之音”的立体真身,我只是百闻,却未一见。
时间是每一个写作者的风帆,在每一个熟悉或陌生的瞬间,有心之人,有缘之人,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时间的态度。这态度如同信仰,不舍昼夜。我以为《声音之茧》是一本时间的书,作者七年之守终成此作,想来其间点滴大概都是故事。时间是圣物,也是魔鬼,作家最想扮演的角色就是时间的魔法师。她把日月山河收进眼中,把风霜雨雪收进心间,把爱恨情仇写在纸上,惊心动魄有之,惊慌失措有之,扑朔迷离有之,刹那之欢有之,凡此种种,无疑想记录下当时的心境,当时的心情,当时的自我。
每本书,都是不同人生的记录本。
《声音之茧》延续了作者大气、空旷、哲思的写作风格。作者和大地私语,和时间拥抱,用追光赶影的态度,一字一字写下人世间的片片诗意。大起笔从四季落下,《春声》《夏籁》《秋吟》《冬乐》,往里看是对应的四季,十二个月,一季,六个节气。作者虔诚地跟着古人的足迹,沿着历史的脉络,顺着光阴的大道,铺开了一场场浩大的人间事。正如每个微笑的背后,或许都蕴藏着鲜为人知的执着,对文字的执着成就了苏沧桑文字的华美——华丽而不夸张,自信而不张扬,沉淀而不沉闷,看似信手拈来的刹那,却是深渊之静的修炼。
所有的共情,都来自于人生的阅历,自我的觉醒,心中的大爱。作者在自序中说道:“雨落在这件唯美的声音雕塑上,山林中便会想起一场独一无二的雨滴交响曲。”在我看来,这就是作者的文字之美,语言之力,心灵之感。这个世界,自感越来越喧闹,如同进入一场盛大的聚会现场,每个人都在表达着自己的情绪,却少了一份沉稳的安静、一眼明媚的惊艳。文字也是如此。作者的声音,是文字的声音,是与天地歌唱的声音,对此她或许不在乎别人对声音是如何感知的,只淡淡地对应“遗忘是必然的,铭记也是必然的,如朝暾夕月,风掠檐铃……”
《声音之茧》从立春启程,从故乡玉环的回望中款款而来。母亲在缝纫机前做新衣,苏老师带来一枝桃花,萤火虫般焦虑迷茫的家长和孩子,袅娜的越剧唱段,秋天的第一批黑脸琵鹭,辛丑年惊蛰的敲梆声,金鸡岭半山腰的那一眼山泉以及像黑沙滩一样老去的姨婆,双手紧捂胸腹走下轮船码头的长人苏——这都是春的交响乐,彼时无声似有声。
这样的物象,是亲情的呈现,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脸上,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陌生人眼中,在病树前头的满眼春光里,这些都是暖和的,明媚的,温柔的,不疾不徐的。这是苏沧桑的春之声。
沿着时光往前走,另一个驿站便是夏天的独白。正如当下的时节,有生如夏花之感。这些年,我看苏沧桑的文字,愈发地感受到文字之外的禅意,她的文字是缓慢的,轻柔的,但质地是刚强的。这刚强不易被人察觉,透着历经千山万水的从容。散文写作,从理论上说具有先锋色彩。将所有的文字用“人”的一道道轨迹串联起来,这是写作高手的功力,也是一个人对生活最深刻的思考。也许,作者想用手中的笔记下她所经历的光阴,这是初心。可是,在字字珠玑中,超脱于现世的思考,或酸,或苦,或自言自语,或一吐为快,都代表了一个人精神层面的自画像。
《立夏·伞》《立夏·白色痛》以对话的脉络,揭示了过往的痛和前行的苦。从这些文字里,能看到作为一个“人”的脆弱和关于ag凯发旗舰厅与这个世界如何相处的思考,恰如时光的另一个侧面穿越玻璃,折射出斑驳的影。这样的铺展覆盖了整个关于夏天的点点滴滴。作者以站立的姿态在亲历,在感受,在观察,在审视,在向大地,向苍天告白。也许,在文字的另一个前方,只有作者最清楚自己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可是对于读者来说,能各有体味依然是文字的最大意义。
秋和冬我愿意把它们合在一起。它们或许是我眼中最靠近万物的另一番解读。我惊讶于作者的细腻,对她的童年有了好奇。她说:“我七岁那年立秋,一个人跟着姨婆到她家小住。我喜欢桃树和文旦树,喜欢她屋后的小松鼠,喜欢上山捡柴,喜欢她给我炒的小葱土豆,可是那里什么都好,就是没有人,没有人!有风吹竹叶的哗哗声,有暗夜的虫鸣声,就是没有别的人声……”
童年的记忆,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这些年,我开始对心理学进行较为系统的关注,发现一个作家的童年与他的作品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有的作家作品深沉,有的作家作品空旷,有的作家作品含蓄,它的源头之水在于童年的经历,童年时期对这个世界的印象。这或许有差池,但我深信不疑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像回味绵长的老酒,就着好菜下了肚,顿觉红尘攘攘。
作者步伐稳健而诗意地漫步在苍穹之下,在威尼斯,在马尔代夫,在泸沽湖,在东海边温州龙港余家慕村,在九月的焉支山下,在明月山北,在阿坝壤塘觉囊非遗传习所,这些是秋天的吟唱。而冬天对应的更多的是那些特别的人,有紧密关联度的人,有反射弧的人。他们和作者的焦急碰撞出了生活的哲思。哲思是隐隐的痛,是某种将说未说,一言难尽。他们似乎和冬天这个季节更对应,有点冷,让人反思,让人渴望互相拥抱,彼此懂得。
作者在时间和文章的布局上用心良苦,一方面是行旅的梳理,另一方面似乎是心迹的极致对应。我知道,有时候慢更像是一种快。对文字的虔诚,在苏沧桑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表现了现场的声音,心灵深处的声音,辽阔通达的声音。
我把目光停留在《大寒·梦湖》,这是旅程的终点站,也是旅程的始发站。我看到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在苍穹之下回望自己走过的路,看过的人,想起的事,一切都放不下,一切又飘然向远,似梦非梦,那一刻她是贝加尔湖的耳朵,也是众生的耳朵,在聆听世间的万籁之声。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徐翠云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