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ag凯发旗舰厅的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阅读更多,请戳》》
波澜壮阔的7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但在嘉兴大地上却刻写下华美诗章。
此间曾著星星火 到处皆闻殷殷雷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98年前,嘉兴南湖畔一艘小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红船精神在这里凝练、升华,红色成为嘉兴厚重的底色。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
“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红船精神这份精神财富,弥足珍贵。嘉兴473万党员群众不断从中汲取养分,激发前行动力。
“永葆为民初心,努力打造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城市。”嘉兴市委书记张兵说,我们将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深化社情民意大走访,推进“网格化联心、组团式服务”。
每一名党员都是信仰的种子。到田头、进车间,访民情、问冷暖……“多亏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帮扶,我才创业成功。”海盐县雪水港村村民顾仁良,在创业先锋党员带领下致富。十多年来,嘉兴已有22万多名群众在党员带领下走上致富路。
一支铁军勇挑重担。平湖林埭派出所民警丁秋美陪同“黑户”谢健连远赴广西老家,仅用4天时间就帮她顺利办理落户,让“最多跑一次”跑进群众心里。脚步越走越近,嘉兴成立1021个党群服务中心、2844个党员先锋站,服务群众“零距离”。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
在红船精神引领下,嘉兴人勇做改革“弄潮儿”。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市)合作的科技园,既解决了上海的用地难,又解决了平湖的招商难。目前,已有10家科技企业落户园区,总投资10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
融入长三角,嘉兴从未停步。从20世纪80年代民间自发的“星期日工程师”,到1992年首次提出“接轨上海”的口号,特别是2003年以来,嘉兴贯彻“八八战略”总要求,大力推进接轨上海,眼下,嘉兴正式确立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打造以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牵一发而动全身。激起改革浪花朵朵:嘉兴以“亩均论英雄”,开展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嘉善,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百项改革正在发力;南湖,刀刃向内,从政府自身改革抓起,开展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
改革出成效。眼下,嘉兴20个省级以上园区、开发区与上海各类开放创新平台签订了合作协议。5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嘉兴投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3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嘉兴全市新签约超百亿元项目13个,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25个,均列全省第一。
蟹舍渔村两岸平 菱花十里棹歌声
70年来,嘉兴人的幸福感,一天天生长。
这背后,是党委、政府依水行舟和忠诚为民,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体现。
漫步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绿树夹道。“以前的竹林村隔着车窗都能闻到猪粪臭。”村党委书记陈云华说。
这不是玩笑话。最多时,嘉兴全市一年生猪饲养量达734万头。2013年,嘉兴开始生猪养殖减量提质增收的生态突围,累计消灭垃圾河898公里,整治黑臭河996公里。
断腕,为了绿水长流。眼下,嘉兴正掀起一场“垃圾革命”,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四分类全域全覆盖,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沐浴幸福,向阳生长。7月5日,家住嘉兴市区干戈弄的姚洪林告别居住了60余年的“筒子楼”,开启新居生活。目前,已有500多户嘉兴居民受益于嘉兴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告别“拎马桶”“筒子楼”。
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行之地,将嘉兴打造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城乡一体化先行之地,成为嘉兴历届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
击水行舟,变化悄然而至。在这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全省最高;在这里,农村居民收入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在这里,从市到7个县(市、区)全部夺得平安金鼎,成为全省唯一的平安创建“满堂红”设区市……
幸福更需要自己创造。“这里可以开一家店,卖村里的土特产。”这两天,桐乡市屠甸镇荣星村党总支书记金福良和乡贤们聚在一起,谈论村里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像这样的“高参”,在嘉兴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3年以来,嘉兴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勇敢追梦,不懈奋斗。嘉兴正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突破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以改革创新的领先支撑发展的率先,砥砺奋进,行稳致远。
【城事物语】
日子好起来 幸福画出来 一支画笔绘今昔
如何记录一个村庄的历史?74岁的嘉兴农民张金泉选择了画笔。
一副老花镜,几尺画布,数盏灯,张金泉用两年多时间,创作了30多幅画,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段段村史,点点挥洒于画布之上。
张金泉是农民画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的画室就坐落在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记者见到张金泉时,他正在创作。“最近我画了一幅名叫《欣欣向荣》的作品,画的是村里房子的变迁,也是我们生活的变迁。”张金泉说,他小时候住草房,后来搬进平房,改革开放后村里楼房多起来了,后来流行漂亮的别墅。
变迁是张金泉作品不变的主题。日子越过越好,用色也越来越明亮。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小村,张金泉笔下的农村生活也逐渐“活泼”起来。那段日子,拖拉机、挂桨机、自行车这些“新奇”玩意出现在农民生活中。村里出现第一个靠养殖发家的万元户,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防洪工程建成了,农民旱涝保收;田野上搭起了钢架大棚,果蔬四季飘香……
画笔也改变了张金泉。“我就是想把农村的美画给更多人看。”张金泉家祖辈造船,2000年一次偶然的培训,让他在农民画的创作之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在秀洲,跟张金泉一样,许多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如今,秀洲已经开出8家个人画室,农民画骨干达100多人。
更令张金泉开心的是,今年他的画作漂洋过海赴芬兰等地展出,浓郁的泥土味“醉”倒了外国人。“我会一直画下去,将更多幸福的生活画出来。”张金泉忙碌并快乐着。(记者 李茸 见习记者 王一川 通讯员 朱琴燕 富月萍)
依托大品牌 走出新路子 一只菜篮连上海
采摘、分拣、包装……最近,在平湖市新埭镇泖河村的水月湾农场,一捆捆鲜嫩的芦笋被码放整齐后将运往上海。农场主陆永其穿梭其中,满头大汗。
“菜篮子,越拎越有劲。”陆永其是土生土长的平湖农民,自记事起,春种秋收,一家人总围着6亩地转。不想再过老一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陆永其决心闯出一条“不一样”的农业路。
几年前,芦笋热销上海,平湖扶持农户大规模种植,组织当地5个种植基地成立芦笋产销合作社,在上海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开出第一家“金平湖”品牌的农产品直销店,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的芦笋、蘑菇装进上海市民的菜篮子。
改变带来商机。2015年,陆永其改种精品芦笋。现在,他家每年有超过5000公斤芦笋卖进上海市场。而平湖年产60万吨农产品,有6成销往上海。
菜篮子精准对接,菜园子花样升级。近年来,平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大批优质农产品供沪的同时,不断吸引上海市民来平湖休闲旅游。
走进占地500多亩的农场,葡萄、黄桃、猕猴桃……满目果树。“每到周末,上海来的客人特别多。”陆永其说。
不只陆永其一家。目前,平湖已建成省级无公害基地174个,总面积达25.6万亩。为生产放心菜,平湖给260家农场、合作社办了农产品身份证。
去年,平湖在上海发布了“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抱团闯荡。陆永其家的“水月湾芦笋”入选首批公用品牌。“依托大品牌,闯出一条农旅结合的新路子。”陆永其喜笑颜开。(记者 肖未 王志杰 通讯员 陆浩强 邵洁)
来源: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志隆
视频新闻
更多>>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