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形”乡村阅读 慈溪乡村书房点亮书香生活 -ag凯发旗舰厅

>>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塑形”乡村阅读 慈溪乡村书房点亮书香生活
发布时间:2019-11-15 12:48:00

慈溪市民阅读场景

行走在慈溪市的田间地头,你常常会被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所吸引。它或许是一座有着年代感的文物古建筑,或许是环境优雅的茶馆民宿,或许是人气颇旺的田园农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乡村书房”。   

农村需要阅读,但做好阅读阵地建设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段时期来,“农家书屋”曾经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农村开展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如今农户家越来越注重私密性,难以有效承载起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慈溪市委宣传部以此为问题导向,探索推进“乡村书房”建设,选择将阅读服务嵌入到乡村的准公共娱乐空间。“乡村书房”成为“农家书屋”的迭代升级版本,有力助推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多年来,慈溪市始终致力于在农村撒播阅读种子,已建成“乡村书房”58家。一个个错落在慈溪田野乡间的“乡村书房”,不仅创新拓展了全民阅读服务空间,更助推了文化传播和文明共享。 

嵌入式规划,“ 塑形 ”乡村阅读 

让书房能看得见文化、感受到文明 

桥头秋雨书房

慈溪桥头镇桥头村九十九间走马楼,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属于一余姓大户人家。这里,也是作家余秋雨的出生地。   

桥头镇文化站站长沈伟恒,带我们走进了位于二楼的秋雨书房。只见通排8间木房子里面,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许多书架,还有圈椅、条案、画桌、茶桌、青瓷等物件,格调高雅,书香浓郁。“这里是2017年创建的,陈列了余秋雨不同时期200多个版本的著作,还有《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等相关书籍。”沈伟恒指着墙上的展板介绍,“我们收集了余秋雨作品里描写故乡的段落,里头就有这九十九间走马楼。先生这些年回老家的时候,还来过这间书房。”   

下午时分,周边学校里的孩子们一放学,就蹦蹦跳跳冲进秋雨书房,翻看着书架上的作品。“我们作为余老师的家乡人,希望能多了解一些他的作品,更多地向他学习!”六年级学生小徐说。   

建设“乡村书房”,需要因地制宜。慈溪“乡村书房”在规划选址上,首先采用网格化嵌入方式,以方便群众就近阅读为目的,布点选址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传承、古建筑保护利用、交通便利性、服务半径、阅读需求等因素,重点选址布局在乡村文明示范线和田园文明示范线。“乡村书房”建设的体量不大,突出小而精,建设定位是成为乡村的“标配”文化设施,让“乡村书房”能“看得见文化、感受到文明”。   

目前慈溪已建成乡村书房58家,图书阅读率360%。在乡村文明示范线,遍地开花的阅读空间满足了村民的多层次多样化阅读需求。人们穿梭于形形色色的读书点,随时随地汲取文化营养。这些乡村阅读新空间同时也是慈溪市图书馆在各地的一个窗口,慈溪图书馆有70万册藏书,持证读者6万多人,通过“乡村书房”的触角,2018年流转图书量逾10万册,服务读者超过80万人次。  这些个性化阅读空间,也完成了为乡村阅读的“塑形”。以“乡村书房”为阵地,一些乡村读书协会也逐渐冒头并迅速蔓延开来,逐步形成了农民读书协会、读书爱好者协会、稻读公社等众多读书群体。各具特色的乡村阅读空间常常是这些读书社团的聚会场所,推动了各类读书活动在乡村的蓬勃开展。 

众筹式共建,“ 供养”文化需求 

构建聚小众为大众的阅读服务平台   

图书馆绘本室

距离市区30多公里的龙山镇潘岙村海如别苑,是一座安静婉约的民宿,主人是当地知名的女作家吴艳珍。   

吴艳珍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她出生在这个村子,从小喜欢看书写文章,在爸爸开办的工厂里接触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通过观察身边的事,她写出了全国首部全景式描写留守儿童的长篇小说《温暖》。   

海如别苑的7间客房,名为“温暖”“别亦难”“燕窝”等,都是以她的作品命名的。“一开始,我只是把老房子修一修,弄个小院子,朋友来的时候可以有个喝茶的地方,后来远近来问的人多了,就做成了民宿。”   

刚开业的时候,吴艳珍在客厅里放了两个书柜。自己家里的书,再加上慈溪市委宣传部联合新华书店送的书,目前总共有1500多册图书和杂志。无论市面上的畅销书,还是吴艳珍的作品,还有龙山镇独创的《达蓬山》文艺副刊,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游客不仅可以在客厅找书,也可以回房间看书。”吴艳珍说,每个房间里都设有小书架,阶段性地更换和调整,比如金庸先生过世的时候,就放一些他的作品;电影《芳华》热映时,她就自掏腰包购买原著请大家一起鉴赏。   

山里安静,非常适合看书。苏州客人郑涛第一次入住时,一个晚上就把放在房间里的《温暖》看完了,第二天才知道作者就是老板娘。之后,他每次来慈溪都住这里,把吴艳珍的书全部看完了,还带来了很多客源。在民宿里做“乡村书房”,吴艳珍觉得非常快乐。“读书本来就是我很喜欢的事,也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分享阅读空间。”   

和海如别苑一样,慈溪“乡村书房”采用众筹合作、多方共建的方式,从书房选址、设计、文献调拨到日常开放管理,均注重引进社会力量。在运营与管理过程中注重盘活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文物古建筑、田园农庄、茶馆民宿等乡村“准娱乐空间”,推广阅读文化。如方家河头古村“乡村书房”与方家河头茶馆众筹共建;坎墩街道二灶村“大棚书房”则选择与田园农庄众筹共建;桥头镇五姓村“乡村书房”与文物古建筑“毛家大屋”众筹共建。   

渐渐地,“乡村书房”的建设和推进,让全民阅读成为了社会风尚——看书的人越来越多,贴心的阅读场所也比比皆是。“乡村书房”,从土里土气变得更加时尚、文艺、精致,同时结合所在乡村的人文色彩与生活风格,培育阅读文化。“乡村书房”的“混搭风”构建了聚小众为大众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农民作为建设主体的自觉性,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农民的阅读兴趣。 

共享式运营,“点亮”乡村生活 

唱响书香慈溪全民阅读“好声音”   

如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德国诗人歌德曾说:“活动是生活的基础。”   

慈溪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认为,“乡村书房”的作用不能只局限在村民愿意读书这一点,还应该放远眼光去引导村民热爱读书、智慧读书。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人们互相学习、体会、感悟,最终形成代代相传的良好生活习惯。连续三年,慈溪市都推出了书香音乐节系列活动,将书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视听感受。“书香音乐节”氛围诵读大赛、民谣大赛、器乐大赛等活动,网络直播点击率超过80万人次。 记者在方家河头“乡村书房”看到,这里是一个图书漂流点,阅读者随机选读一本,读完后换取下一本,并在漂流手册上留下阅读痕迹。一些读者在漂流手册撰写的留言令人动容。有人在《火星救援》的漂流手册中留言称:自己花了5天时间才完成阅读,是忙里偷闲,一边帮妻子卖烧烤,一边手捧共享图书,时而看书时而烤串,这让他悟出了“时间似海绵,要挤总是有的”的道理,体现出“阅读是一种纯粹的乐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一位读者干脆密密麻麻地画了一幅树状图,以农民“看图说话”的智慧方式,概括了全书的内容,表达阅读感受。   

翻开由慈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编写的《“乡村书房”共享书单》,畅销小说、重温经典、文化传承、乐哉生活应有尽有。里面不仅包含《查令十字街84号》《俗世奇人》《白夜行》《小王子》等畅销读物,也还专门推出了“通俗理论读物书架”,重点推荐《之江新语》《全面从严治党改变中国》《马克思靠谱》等通俗理论读物,用图文并茂的简洁介绍,给予读者更生动更具吸引力的推荐。除此之外,越窑青瓷“乡村书房”专设有“工艺美术类书架”、坎墩街道“大棚书房”则设有“农技读物书架”,对乡村阅读进行了有效引导。   

由“供”到“养”,乡村阅读文化悄然发生着变化。个性化乡村阅读空间的存在和生长,温润了乡村的“精气神”,也“点亮”了乡村生活。

【浙江新闻 】

全民阅读服务 助推文明共享

王雪峰

新时期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将丰富阅读活动内容与提升思想文化内涵相结合,将出版精品与推荐精品相结合,将公益活动和市场推广相结合,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将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全面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水平。

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推动。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全民阅读长期深入开展;

二是要坚持重在内容,提升质量。要加强对精品力作的宣传推广,拓宽传播渠道,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优质阅读内容;

三是要坚持少儿优先,保障重点。将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要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的基本阅读需求,要着力保障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

四是要坚持公益普惠,深入基层。要坚持全面阅读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相统一,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保障全民平等享有基本阅读权益。

来源: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于一

视频新闻

更多>>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

网站地图